大熊猫国家公园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决策的重大政治任务,是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四川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支撑。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以来,彭州市立足实际、统筹谋划,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相关要求,推动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不断深化。
一是设立彭州管护总站。紧扣大熊猫栖息地和落实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要求,依托彭州市白水河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组建大熊猫国家公园彭州管护总站。实行由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管理分局与彭州市政府双重领导,以彭州市政府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2020年8月27日,彭州市管护总站正式挂牌,标志着彭州市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迈入了新阶段,开启了彭州市保护大熊猫等珍稀生物遗传基因多样性的新征程。
二是明确职能职责。以大熊猫为核心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资源环境综合执法为重点,经彭州市委编委2020年第4次会议审议,研究出台《大熊猫国家公园彭州管护总站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明确其承担体制试点、负责开展巡护监测、生态体验和科普教育,实施生态工程、保护设施建设,配合开展科学研究等具体工作。同时按照大熊猫国家公园总体规划,鉴于大熊猫国家公园彭州315平方公里区域面积,以及在大熊猫、金丝猴、牛羚、珙桐等动植物资源及森林生态系统保护方面的重要作用,综合彭州市地形地势、山脊河流、地质灾害等情况,设置8个基层管护站,具体承担日常巡护、科研监测、社区宣传、动植物疫情疫病防控、打击偷猎、盗伐等违法行为等工作。
三是加强人员统筹使用。着眼机构编制资源现状和实际工作需要,科学核定大熊猫国家公园彭州管护总站员额控制数,用于保障大熊猫国家工作体制试点工作。同时,彭州市借力四川旅游“三九大”核心品牌,规划启动大熊猫入口示范区建设,对当地群众免费开展大熊猫保护等方面知识培训,积极号召动员区域内村民成为管护站的“生态护林员”和“共建共管员”,实现了入口社区与保护区共建、生态成果共享。(彭州市委编办 供稿)
【上一篇】: 彭州市“四向发力”激发产业功能区体制机制优势
【下一篇】: 新津区强化“四项举措”构建专业高效综合行政执法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