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0年3月2日 星期一 设置首页 | 收藏添加

让群团服务成为政务服务的有效延伸

作者:管理员  发布日期:2012-03-20   查看次数:

近年来,高新区始终坚持“一切以服务对象的需求为导向,一切以服务对象的满意为标准”,不断完善政务服务体系。为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质量和水平,高新区以群团服务的形式,主动作为、深入调研,聚焦产业和民生,充分发掘企业与企业员工、社区与社区群众的多元需求,根据需求定制可选择菜单式服务方案,从机关党建和群团独特的组织角度创新政务服务模式,营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氛围,得到了区内企业和群众的广泛认可。
    一、整合系统资源,全力发展基层群团组织
    高新区致力于建立延伸至企业和社区的群团干部培训体系。提出“三态三心”理念,树立干部高度自觉的服务意识,锤炼高效、高水平的服务能力;建立“走访”制度,每年每个群团干部走访企业不下50家次,每个街道走访企业全年不下100家次;实施试点“驻点”制,解决基层组织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树立基层群团发展典型,寻找普遍性规律,破解制约性瓶颈;设立政务服务中心咨询服务窗口,更好拉近与服务对象间的距离。目前,高新区群团组织数量呈几何倍数增加,是五年前的10倍以上,达到近2000个。
    二、培育品牌主题活动,全力搭建文化交融平台
    为有效促进部门沟通,激发工作激情,高新区搭建了促进交流融合,密切政企关系和党群关系的文化平台,将其作为政务服务的增值服务。在机关组建14个兴趣小组,常态组织小型活动,干部职工覆盖率和参与率达到90%;在区域组织开展“青春•文明•梦想”主题品牌活动和单身青年联谊会。每项活动参与单位均超过120个,参与人数500到2000人,每年直接影响单位近1000个,直接参与人数10000人次以上,影响力持续扩大,有效提升了企业和居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三、汇聚社会公益力量,全力促进区域和谐发展
    高新区社会结构存在两极化特点,一边是企业和荟萃于企业的数万名中外高端产业技术人才和管理精英,一边是社区和居住于社区的10万农转居居民。根据这一特殊区情,高新区率先成立以区内企业和驻区高校为主的志愿者协会,实施志愿服务项目管理制度,解决供需平台缺失问题,有效架设单位、公益组织与社区及社区群众之间的桥梁;坚持项目设计“问需于民”,项目运行“问效于民”理念,各级共推进志愿服务项目50多个;发挥党员志愿者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开展各项志愿者服务。高新志愿服务参与率和知晓率列全市之先,被群众推选为高新区“十大民生工程”,《中国青年报》专版报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志愿服务为企业表达社会责任,教育引导员工提供了独特服务。
    四、加大政务服务投入力度,全力探索服务有效路径
    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常态无缝对接区内大型、重点企业的党群部门,建立居住公寓和楼栋的群团组织,引入“上海浦东非营利组织发展中心”等公益机构入驻工青妇服务中心进行管理和服务,开发“逸生活”活动品牌,满足员工学习、娱乐、参与组织、释放工作压力等多元需求。2011年,“中心”共接待员工超过38万人次,建立员工兴趣小组36个。高新区“建设阵地—合作公益组织—发展社区组织—开展常态思想文化活动”的重大产业项目群团服务模式得到各级领导和企业的高度评价。
 

图片已损坏